第一次踩進田裡
因朋友小翠介紹,認識在進行自然農法的 黃淑娟老師,她有種植許多有機蔬果及稻米,原來鳳山就有種稻,在熱帶試驗所附近,像是城市中的一處靜謐之地。
原本只是想拍些影片使用的素材,卻意外發現其他收穫。
今天鳳山飄著雨,一早氣溫十來度非常涼爽,約兩小時雙腳泡在水田中,穿進身體透心涼的水溫,原以為很痛苦,卻比想像中要舒適。
泡滿水的泥土非常黏稠,腳踩進去、拔出來,每個移動都需用不少力氣。
老師請我與兩位來農場實習的學生,跟著她們工作。她們是華德福的國三生,學校規定三週的農業實習,需住在農場裡,而且不得使用手機,當中也不得回家。
「我們在學校都不能使用手機,有些同學會偷偷用,但規定是不行。」
「而且學校有說,回家的時候也不能用手機。」
「那你們這陣子住在農場,沒工作的時間都在做什麼?」
「看書啊,老師那裡有很多的書。」
短短幾個小時的相處,除了紀錄以外,不知怎麼的,我竟不太好意思把手機拿出來。
因為對她們的求學過程很感興趣,簡短自我介紹後,跟她們分享影片可能會在哪可以看,才剛說完就覺得奇怪,而正想開口想問她們有沒有FB或是IG時,又默默收回了。
突然覺得,既然沒什麼在用手機,不如就好好把握當下的時間認識她們。
我在一旁看她們整理田裡,想起國三時,那時還有AB班,大部分時間都是準備考試,算是求學階段最不舒服的時候吧,不同的體制真的很難想像。
人生沒機會過另一套劇本,但眼前的他們,跟過去那個時候的我們真的很不一樣,我則是到了雲林唸書後,才慢慢認識我們的環境。
很巧的是,幾天後剛好在鳳山有活動,又遇到其中一位同學,以及她的爸爸媽媽,不知為什麼突然覺得這種巧遇很開心。
上午就一邊跟著她們插秧,一邊聊更多學校的事情,以及她們平常的生活,雖然是短暫的相處,但卻好久沒有那種專心做一件事,包含認識彼此的感覺。
幾度看她們除草,累了休息時,我發現她們就是這樣抬著頭,就這樣站著,沒「做」什麼。
當下我有點愣住,那是久未見到的景象,包含我自己,誰不是休息時把手機拿出來,繼續另一個活動,而不是真正地「休息」。
中午時,老師邀請我到他們的農場一起午餐,老師分享她近年都有在推廣「共耕」的活動,目前有十幾組家庭一同參與了,只要每個月至少一次跟著她工作,從一開始的插秧,到收成,約六個月的時間,最後還可以拿到自己參與耕作的一袋米。
重點是費用還很便宜,根本是近距離深度學習農業知識,十分有意義。
我認真地聽老師分享她對於農業的理念,以及這些年的實踐,轉頭看一旁的兩位同學,不僅幫忙煮飯也協助善後,吃完飯後,各字拿了書看了起來。
Back to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