▍居高臨下的視野
若通勤路過,有地下道選擇的話,好比以前的中華路,我其實更喜歡爬陸橋,因為視野很好,高雄這麼熱,有風吹總是涼爽。
陸橋是一種很有趣的空間,可以看得又高又遠,而且經常傍晚時分,爬上高架橋一邊享受著 夕陽照在身上,是蠻放鬆的時刻,登高望遠自然是舒服的。而且由北往南行,還沒下橋,也能看到85大樓樹立在周圍建築之中。是我很喜歡的路段。
如果第一次來高雄的朋友,會推薦使用個共享機車來騎上這一段,也充當一種特別的高雄門面,雖然今天過後就再也沒機會了。
▍每個人都有與橋的回憶
高雄這座「臨時橋」一用就是17年,充滿多少高雄人的回憶,每個人都有跟它不一樣的故事。
還記得以前只會騎腳踏車的時候,當時還不知道雄中旁邊有個陰暗的地下道,要跨越高雄車站還真的只能硬拼上去,騎得也心驚膽顫;高架橋因為畢竟是橋的關係,因此做成一段一段的,騎起來還真顛頗顛頗。但不論怎樣,也騎了十多年,早習慣了。
又或以前來到市區,經常分不清楚九如路到底是在前站還是後站,也經常因為陸橋關係,不知道到底要從哪一條路繞過去,這些情形可能對於熟悉市區的人不怎麼影響,但慢慢地鐵路地下化以後,這樣因鐵路隔開的空間終於又重新縫合,交通上也更為便利了。
▍改變的不只是地理樣貌
中博橋算是高雄蠻長的陸橋,鐵路地下化以後,這樣的陸橋愈來愈少了。這樣的變化不只是城市的樣貌,還有生活在這座城市中的人們,我們移動變得更平面了,不用去思考太多道路的銜接設計。
而對於接下來生活在這座城市的年輕學子們,沒有大高架陸橋的市區,可能又是不一樣的回憶吧(其實還有其他幾座:)
高雄是座大城市,許多人在這裡出生、生活、求學、工作,或許這些年來來去去,但都默默地感受高雄的變化。或許這幾年港區的變化多了,大眾運輸也逐漸變得不太一樣,濕地、公園等綠地也愈來愈多,但唯獨火車站這一帶的改變比較慢,很多的原因,但總是往前走的,也終於要進到下一階段。
這些年長愈大愈覺得:投資高雄要趁早,其實不一定是實質地資金投資,能開始更關心高雄的變化,也是一種很棒的投資。

平常在城市走走隨拍,很少有這樣的感覺,突然有點不捨,但也期待未來更好的大高雄車站的到來。
路還很長,高雄走得不快,請大家給這座城市多一點耐心。
Back to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