過年時經常一人發呆,尤其是思考接下來整年的工作。是說,如我這類自由工作者,哪有什麼好規劃可言?不就有什麼案做什麼案,挑不得,也求之不得。真的是這樣嗎?
成立公司邁入第7個年頭,對外經常說「只是接案的」,雖然事實也是如此,但這一兩年,漸漸知道該往哪個方向走,該如何在眾多的可能性中,甚至是競爭者中,找到立足點。
從一開始什麼都充滿可能,什麼都嘗試、都做。到後來慢慢的,發現要將案子做到理想的樣子,唯有投入大量心力,而這樣的精力實在省不得,也不是期待快速現金流變現能夠獲得的事情。
一個案子做的漂不漂亮,或許客戶看得出來,但真正背後的過程與收穫,只有自己才曉得。
而掌握工作與生活節奏,選擇自己真正感興趣的項目,才是走得對、走的遠的工作模式。特別是「留白」何其重要,一直到最近才了解。
白話就是:「孩子,是時候挑工作做了。」
・・・
可能有點傲嬌。但這些年一案做過一案,起初從拍攝與製作案的數量與多樣,為我帶來充沛滿足,卻也消逝得快。縱然存款增加是快樂的事,但忙碌的節奏,來不及消化經驗與回憶工作中每一個細節,很容易疲乏,一不小心就會變成「操作」工作,開始用既有經驗在做事。
我甚至認為,熟能生巧其實並不是影像工作這類創意工作的全部,需適當砍掉重練,刻意讓自己不順手,其實對於成長與突破是很重要的。
因為突然有一天,休息時閉上雙眼,回想哪一個案子是最近自己很有感覺的,發現畫面竟少得可憐,便知事態嚴重。
原來我在自由工作中還沒達到真正的自由。然而「自由」兩字確實沈重,不是一時到達,至少值得追尋。
・・・
與其從外在的環境找尋,我選擇逐漸向內看。我發現一直以來驅使自己前進的力量,其實是成為一個「職人」的精神,成了工作的核心目標,是我對這個職業的態度,更是當我困惑、迷惘時,能夠使我打起精神繼續向前的動力。
我可以與人合作,必要時擴大編制,但我始終想維持小團隊的規模,可能是容易掌握,也可能是小而巧是最
吸引我的狀態。面對不同專案,能跟不同的人共事,擷取豐富的經驗,快速、彈性、精準、獨特。做別人工作,鍛鍊自己功夫,大概是我的段數,現在最適合自己的樣子。
我可能一時不知道自己要什麼,但我大概知道哪些是我「不要的」。我不做重複做過的類型,不做有100%把握的工作,要有80%信心,20%未知的工作。
・・・
身體與肌肉記憶固然重要,但那可能會讓我無法突破現況。因次我開始挑案,能不能帶來能力、經驗與智慧的提升,成了決定的關鍵。
選擇踏上自由工作者一途的第7 年,才準備初嚐自由滋味而已。
Back to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