拍攝街拍紀錄的小幕後_
這次在哈瑪星拍了這支片,也算是我的第二個家鄉,覺得很難得,紀錄一下拍攝以及最近拍底片的心得。
前一天沒做太多準備,簡單丟給了傑哥預計會走的路線,打算邊走邊拍,就這樣進行了。​​​​​​​
▍哈瑪星vs鹽埕,哪個好拍?
小時候經常在這裡玩耍,雖然哈瑪星的街景有些改變,但整體環境並沒太多變化,這幾年也有不少在這裡拍攝的經驗,有時隨手拍拍,有時是為了紀錄片的幾顆畫面取景,所以這一帶的街景長怎樣、哪個路口的畫面、哪裡人多哪裡人少,都還算是熟悉。
雖然這樣比較是沒有意義的,但不得不說,就攝影而言,如果要問 #鹽埕#哈瑪星 哪一個比較好拍?我會直接說哈瑪星。雖然跟基隆比起來,這裡應該已經不算是有典型漁村的味道,但跟鹽埕相比,這樣存在於山、海、港旁的街道巷弄,還是相當迷人的。
這天陰陰的,拍完才覺得有更多哈瑪星想要呈現,就留給下次。
▍純底片的街拍
會想做這樣的主題,是因為在YouTube上看了不少街拍影片,但好像都是台北多些,而且都是拍妹子或是純街景居多,我就很想要拍點高雄味的。
不過街拍嘛,拍來拍去還不就那樣,剛好傑哥最近迷上底片,他先迷,然後接著是我,身邊也有好幾個朋友最近都在拍底片是怎樣?不,真的很怎麼樣,這一拍不可收拾了,有fu了,想說不然就來做一隻底片的街拍好了,看看效果怎樣。
第一站先來到了 #捷興一街 這裡,旁邊有 #南隆製冰廠 ,比較少人走來這裡,剛好這裡很安靜,可以拍些談話,也能夠有清楚的收音。
這種街拍類型,是因為今天剛好要拍片,不過就平常散步或小旅行而言,在一個城市裡、挑選一個喜歡的街區,步行10-15分鐘以內的距離都很適合,尤其喜歡攝影的人,這樣的體驗難以抗拒,我幾乎去到哪裡,都會選擇在附近街區散步個幾個小時,倒也不是說為了拍照,是更能停下腳步認識這一帶。
如果天氣不熱,邊走邊拍1-1.5個小時我覺得都很舒服。此外,就影片來說有流動的街景,雖不是觀光宣傳但也好像有那麼點旅行感,影片也比較不無聊。
▍高雄的冬季色彩
這天的天氣多雲,是高雄冬天常有的樣子,影片主題是底片街拍,在後期調色時我也稍微往這樣的感覺去帶,但沒有加得很重,色調盡量自然、中性些,讓影片跟底片有個不同的映照。
這天雖然是白天,不過天空沒有太多亮部細節可以呈現,就想說稍微加大對比乾脆讓亮部細節少一些。
這一段路走下來,都是戶外景,比較印象深刻的是在領事館旁邊的小山坡走了一段,周圍都是數木,而在這樣的場景中依然有很好的明暗過度,顏色都很好調整,舒服。
▍拍底片以來的新感受
另外就是我想呈現真實場景跟底片拍起來的差異感,所以就在一旁的紀錄傑哥按下快門的每一個瞬間,算是側拍形式,不過下次想要部分的畫面以陳傑的第一人稱視角來呈現,也許在他身上裝個Go Pro那樣,或是像我朋友一樣是在哈瑪星的這個底片影片作品(留言連結),偷他的點子,在底片機的上面多一個機位的畫面也很有趣。
陳傑是很優秀的 #台灣跨欄選手,也是台灣幾位少數能夠連續三次去到奧運殿堂的田徑選手,他做什麼事情都很認真,身為一個全職的影像工作者,我都被他喜愛攝影這樣的熱忱所感動。
在跟他邊走邊拍的路上,因為他會一直問我,說要跟我請益,殊不知我也底片新手,但我也很享受那樣一同重新理解影像創作、理解上個世代的影像工具、重新用相機來感受空間與城市。
影像是依然是那樣迷人。
想起之前在 典像濕版攝影工藝 Vintage Wet Plate Collodion Studio 的蕭老師的黑白攝影沖洗課時老師所說,現代人玩底片,最終還是掃描成了數位,在螢幕上觀看,跟過去洗出來拿在手中實體的感受還是很不一樣。
關於這點我現在仍不斷思考,除了把底片作品丟上社群分享,除了實體以外,究竟有沒有更適合現代人的觀看方式?
也許拍片呈現是個方式,在動態的影像渲染之下,似乎多了幾分溫度(?)而且底片迷人的不僅是那復古色調(應該說真的古),更多的是那裝片、拍攝到顯影的過程。
暫時還沒有答案,只知道繼續拍就對了。
- - -
跨出欄外的生活|我與我的Olympus mju II 115 vf|街拍EP1
Back to Top